合肥发布国土空间总体规划,未来发展规划揭晓
安徽省合肥市近日发布了《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的批复,规划涵盖了耕地保有量、生态保护红线、城镇开发边界和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等重要指标。根据规划,到2035年,合肥市的耕地保有量将不低于705.17万亩,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18.52万亩;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228.40平方千米;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289.30平方千米以内;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%。
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,也是“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”的副中心城市之一。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合肥市肩负着引领安徽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。根据规划,到2035年,合肥市的常住人口将超过1300万人,实际服务人口将超过1500万人,城镇化率将达到85.55%。
构建“中心引领、两翼齐飞、多极支撑、岭湖辉映、六带协同”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
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显示,合肥市将构建“中心引领、两翼齐飞、多极支撑、岭湖辉映、六带协同”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。其中,合肥市中心城区将形成“一核四心”的城市中心体系,包括合肥滨湖科学城、滨湖金融区、高新区基金集聚区等。同时,合肥市还将推动肥东、肥西、长丰与市区一体化发展,打造西部增长翼;加强新站高新区、东部新中心的建设,打造东部发展翼。
打造“一核四心”的城市中心体系
合肥市中心城区将以合肥滨湖科学城为核心,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“量子中心”,并建设科大硅谷,实现产业转化、创业孵化和产业培育的一体化发展。此外,合肥市还将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交通
根据规划,合肥市还将提升巢湖城区、长丰县城、庐江县城等地的承载能力,打造市域三大副中心,并加快建设合六、合淮蚌、合滁、合芜马、合安、合铜六大发展带。通过这些举措,合肥市将成为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,为安徽省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。
- 合肥市
-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
- 发展规划
- 城市中心体系